随着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货币形态逐渐从商品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演变为数字货币,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叠加可编程的智能合约赋予了数字货币更多的功能属性。为满足交易成本递减的现实需求,在科技与金融的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分布式账本逐渐应用于银行保险业务、证券交易以及支付等相关领域,公共和私有部门拉开了数字货币领域的竞争序幕。由此,数字货币的种类和功能特征不断增加,对国际货币体系、支付结算以及数字经济生态均产生重要影响。
文章梳理了公共和私有部门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比较分析了典型数字货币的运行特征以及面临的或有风险。研究发现公共部门数字货币将在零售型和批发型等多场景与私有部门数字货币展开竞争;我国央行数字货币(DC/EP)进展加速,要在国际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平台建设等方面抓住机遇窗口期,推动国际数字经济领域形成多极化格局,避免寡头垄断对我国数字发展空间的挤压;辩证看待数字货币的竞争与合作,审慎考量发展过程中或有可能存在的金融不稳定风险、系统选择风险、监管缺失风险以及数据决策风险。
结论的政策启示:数字货币的发展涉及到基础支付设施、核心交易平台以及资产管理等多个方面,现有的监管体系可能无法涵盖这一新兴事物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其产生的外部效应或有可能会对现有的金融体系带来风险。第一,推动制定国际监管标准,审慎对待数字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第二,加强数字金融产品监管,防范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第三,优化金融基础设施,提高数字经济领域的风险治理能力。第四,发挥“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双层运营优势,形成有机融合的数字经济网络。
文章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归纳梳理公共和私有部门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比较不同类型数字货币的功能特点,在此基础上剖析各类数字货币的运行特征以及数字货币发展中的或有风险因素,提出数字货币发展演变过程中存在的金融不稳定风险、系统选择风险、监管缺失风险以及数据决策风险。第二,面对数字货币领域的竞争与合作,结合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运行特征,从监管标准、技术不确定性等角度提出建议;有助于监管部门制定数字领域的监管措施,防范对传统金融基础设施以及金融市场稳定性带来的冲击影响。
China Economist (中文刊名:《中国经济学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全球发行的中英文学术期刊。China Economist创刊于2006年3月,始终致力于向全球传递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最前沿研究进展,搭建中外学者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和研究阵地,向全世界宣传能够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经济学人》先后被EconLit、EBSCO、ProQuest、SCOPUS等全球主流、权威数据库及索引系统收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是“代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英文刊最高水平”的期刊。
转载请注明:产业经济学年鉴(2022)· 论文荟萃 · 公共和私有部门数字货币的发展趋势、或有风险与监管考量 | Whale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