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我写了 一些关于比特币的观点,其中预测比特币单价今年至少能上 1 万人民币。
没想到市场远比我『谨慎的估计』要疯狂,比特币今年最高涨到了 21000 多元,Ethereum (以太坊)、 XRP(瑞波币)、ZCash 等数字货币更是有最高几十倍的涨幅。
而最近一段时间,各种数字货币又迎来了一波暴跌,比特币回调至 14000 元左右,ETH、XRP、ZCash 等数字货币,目前离今年的高点,都跌了超过 50%。
面对这样大起大落,恐怕连最乐观的市场参与者,都不会认为这个市场是理性的吧。
在此,我梳理了一下自己对数字货币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对这个市场的参与者有一些帮助。
❧
数字货币和『货币』
数字货币具有『货币』的很多原始属性——稀缺、容易携带、容易切分、不易损坏、难以伪造。
但从目前来看,数字货币其实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
在北京打开 Blockchain - Bitcoin Wallet 的商家地图,只有 车库咖啡 和 2ndPlace 两家店支持比特币支付,其中一家还已经在大众点评上被标记为暂停营业。
数字货币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像『法币』一样的进行直接的交易,但在一些见不得光的领域(黑市、勒索等),数字货币却大行其道,这也给数字货币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何况,现代货币早以进入了内生货币时代。而数字货币的总量恒定特性,反而制约了其信用的创造体系。如果不解决这一点,恐怕数字货币很难被认为是『现代货币』。
❧
数字收藏品
在我看来,数字货币更像是一种『数字收藏品』,在供给端,某一种数字货币的总量是有限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所以最终的价格取决于愿意『收藏』这种数字货币的人数。
人们愿意去『收藏』这种货币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因为信仰数字货币的理念,可能是为了投资或投机,可能是为了对抗通货膨胀。
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由于某一种数字货币供给端的稀缺性,所以想要『收藏』这种数字货币的人数越多,必然导致价格的上升。
对于『收藏者』来说,相比于传统艺术品、古玩等的鉴定成本,数字货币的鉴定成本要低得多。并且,数字货币更容易携带,不易损坏,也没有保养和维护成本。更重要的是,数字货币的流动性更好,交易成本也更低。
❧
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对于某一种数字货币,总量是有限的。但如果把眼光放到整个数字货币市场,每天可能都会有新的品种的数字货币产生。目前,被 CoinMarketCap 收录的数字货币,已达到 811 种。
这也必然导致了马太效应的产生 —— 人们不可能对那么多数字货币逐一了解,只会关注头部的几种。
而某着数字货币的上涨本身带来的关注度,也会带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而参与者越多,市场的流动性越强,也为这种数字货币带来了附加的价值,这些因素的循环叠加,不断强化数字货币市场的马太效应。
❧
外部硬约束
数字货币的上涨本身会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关注度带来更多的市场参与者,而参与者越多,价格又会被进一步推升。这样往复循环,是不是数字货币就价格就可以无限涨上去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正如许哲在『外部硬约束是唯一能让人冷静下来的东西』一文中写到的:
泡沫里狂热的人们并不会突然清醒,泡沫的破裂来自于外在的强制约束力,而不是参与者的内省。
对于外部硬约束是什么,许哲先生的这篇文章,以股市为例,做了充分的阐释,我在此不再展开。我建议数字货币的参与者,都需要思考一下,对于数字货币,外在的强制约束力在哪里。
❧
零和游戏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数字货币的交易,都是零和游戏。
你所从数字货币上赚的每一分钱,都是由另一个市场参与者买单的。
并且,不断有人在市场中『抽水』,包括交易平台的手续费,量化交易机器人等等。
所以,对于这个市场的『散户』,我的建议是,长期投资,避免频繁交易。
❧
数字货币的未来
交易的零和性并不代表数字货币没有价值,短期的硬约束在长期来看也不是不可逾越。
除了前面提到的收藏价值,目前全球数字货币交易市场也提供了比较好的流动性支持,其衍生的价值包括并不限于便捷的跨境交易和支付。想象一下,如果一个国家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监管也同时收紧,民众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自己的财富缩水呢?
长期来看,对于数字货币的未来,我个人是比较乐观的。我认为未来数字货币的使用场景也会越来越多,数字货币市场能提供的流动性会进一步增强,数字货币的『收藏者』也会越来越多,处于市场头部的数字货币的价格也会越来越高。
❧
利益相关:本人持有比特币,以太坊,瑞波币等数字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