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如何不靠“V 神”也能“活下去”?一窥以太坊全球社区运作狀況

扫描上图二维码购票,参与全球新兴科技峰会

2018 年 10 月初,区块链最大技术社区“以太坊”的创始人“V 神”(Vitalik Buterin)突然语出惊人在推特上表示,就算没有我以太坊也“绝对会存活下去”,又说自己渐渐退居第二线。这番话在区块链圈引起一阵大骚动。很多人担心,若 V 神真要离开,以太坊还能否保住区块链行业的龙头地位?

事实上,作为目前区块链最成熟底层架构平台的以太坊,早已不只是 V 神的 one man show,而是由许多开发者共同支撑起来的繁荣开源社区。日前在布拉格举行的以太坊开发者年度大会 Devcon 4 上,就有多位核心开发者带来最新研究成果。

图|Vitalik Buterin(来源:Wikipedia)

图|Vitalik Buterin 推文(来源:Twitter)

远胜其它加密货币!以太坊是开发最活跃的区块链

从代码提交的活跃程度来看,以太坊无疑是开发最活跃的区块链。无论是 GitHub 上的提交数量,存储库中星号和分叉的数量,以及开发人员数量,都远超过比特币、Ripple、比特币现金、EOS,以及莱特币等其它所有加密货币。

以太坊是一个开源的区块链底层系统,有点类似区块链版本的安卓,提供 API 与接口让所有人都能在上面快速开发各种去中心化应用程式(Dapp)。尽管目前区块链在速度与效率上还比不上传统互联网,但根据链塔智库统计,截至 2018 年 9 月 30 日,以太坊平台收录 DApp 已来到 940 个,其中游戏类 DApp 共有 352 个,占比达 37.5%,竞猜类 DApp 占 20%,交易市场类占 5%,其他类占 37.5%。

图|《2018 年 9 月以太坊 DApp 数据分析报告》(来源:链塔智库)

由外而内 3 层开发者社区撑起以太坊活跃度

简单来说,以太坊开发社区由外而内、由上层应用项目到底层架构,可以粗略分成三种开发者层次

最外层是是搭建在以太坊底层架构之上的各种上层应用项目开发这些开发者或许不直接参与底层架构的技术推进,但仍贡献了整个社区生态的繁荣。从红极一时的加密猫(Cryptokitties),到曾经单日吸金上亿元的“资金盘”游戏 Fomo 3D,都是架构在以太坊之上的 DApp。

第二层则是来自基金会以外、但同样投入底层架构的外围开发人员。由于以太坊是一个完全开源的生态体系,所以世界各地的开发人员只要有兴趣,都可以用各种形式参与到底层开发工作当中。以太坊的链下扩容解决方案雷电网络(Raiden Network)即是一例。

最核心的是由创始人 V 神为首的“以太坊基金会”(The Ethereum Foundation),总部设立在新加坡,目前拥有约 30 余人的研究团队,分散在世界各地,专职投入底层核心架构的研究与开发。其中有许多都是跟 V 神一样的 90 后开发者。

当 V 神在被问及将来是否会退居二线时,他不仅表示,“已经在进行中了”,还说,“现在大多数研究工作都是由 Danny Ryan、Justin Drake、Hsiao-Wei Wang 等人完成的。”

例如 29 岁的 Justin Drake,就是目前以太坊研究分片技术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他曾经在英国剑桥大学做出校园内第一台比特币 ATM。

Justin Drake

版权声明:admin 发表于 2023年2月8日 上午1:50。
转载请注明:以太坊如何不靠“V 神”也能“活下去”?一窥以太坊全球社区运作狀況 | Whalebot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